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立冬(二):蟲草川貝燉烏雞湯
按傳統中國曆法,立冬代表了冬季來臨,民間有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的說法。中醫認為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,尤其是補腎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寒露(二):板栗百合煲雞腳湯
寒露時節,氣溫變化較大,昼暖夜涼,是心腦血管疾病、哮喘、肺炎等疾病的高發期。中醫理論跟西醫理論有點不同,只在秋季養生保健 是比較著重早睡早起,以順應陽氣收斂,肺氣得以舒展。寒露時節天氣乾燥,此時汗液蒸發較快,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、乾咳、少痰的現象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寒露(一):冰糖山藥蓮子羹
踏入了寒露節氣,標誌著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度,秋季天氣乾燥,容易耗散精氣津液,在飲食上宜多滋陰潤燥、益胃生津的食物,例如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秋分(二):蓮藕綠豆麥冬排骨湯
轉眼就是秋分節氣的尾聲,早晚的氣溫終於有一點點的開始轉變。雖然秋意未濃,但燥意已十足,很多朋友已開始有鼻乾喉燥的情況,這正是秋季容易肺燥陰虛的表現。今次就特別來一個潤肺滋陰的湯水,減少因秋季多風帶來的不適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秋分(一):甘蔗芋頭蜂蜜粥
今年秋天的氛圍還不是很濃,但其實也應該開始感覺到晚上的翳熱已經開始消退,持續的秋燥會使人體出現唇部乾裂、皮膚粗糙、毛髮脫落等現象,易容易出現過敏症狀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白露(一):紫薯銀耳小米粥
在天氣乾燥的秋季,尤其是在白露之後,蕃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潤燥甘甜食物之一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處暑(二):花旗參玉竹麥冬老鴨湯
今年處暑的暑氣似乎還未完結,正是坐著不動都會標汗,身邊很多朋友都有出現煩熱口渴的情況,主要是由於暑熱傷津,所以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處暑(一):百合馬蹄雪梨羹
處暑過後夏天的暑熱正式終止,將迎來秋高氣爽的初秋,是祛秋燥、養陰生津潤肺的重要時段。進入處暑後肺經當值,容易出現口乾鼻燥、咽乾唇焦的躁症,這時可以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立秋(三):梅酒仙桃
夏秋交替,是吃白桃及梅子的適當時節,尤其是對平時少做運動、長期在冷氣辦公室工作的女士們 。今次介紹的這道有潤肺美容功效的涼點,是宴客妙品 — 梅酒仙桃。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立秋(二):洋參百合桂花蜜飲
立秋之後,氣候多變,秋風秋雨的天氣會不時出現;天氣由熱轉涼,不能過食寒涼之物,防陰暑,應滋養身體、潤肺養陰,但又不可過於滋補,因為容易消化不良。潤肺的食物有很多,如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立秋(一):黑醋蒜蓉茄子
週末過後已經是立秋時節,而昨天亦已經正式進入末伏的第一天。立秋後天氣將逐漸轉涼, 並且乾燥多風,容易感覺到嗓子乾燥不舒服,容易咳嗽。中醫認為秋天養生重在養肺潤燥,宜“收養”,因此應多吃些滋陰潤燥、潤肺生津的食物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大暑(二):冬瓜薏仁老鴨湯
進入大暑前後,很多人都容易出現“苦夏”的症狀,包括了胃口下降、身體乏力、體重減輕(不要開心以為自己是瘦了,其實出現了水腫)等等。主要是由於暑熱和體虛造成,所以即使是夏季亦不能忽視對身體的滋補,以免因夏季脾胃不和、流汗過多導致體質虛弱。在夏季進補時要以清淡為主,肉類中鴨子是最好的選擇,民間亦有“大暑老鴨勝補藥”的說法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大暑(一):伏茶
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。上星期已踏入大暑,現時正值中伏前後,是一年最炎熱的時期。在這時期中,中暑、濕疹、尿道感染、尿道結石、情緒不穩等情況容易出現。大暑時令的食物其實也有很多... -
夏日養顏祛斑 - 酒釀玫瑰葡萄羹
夏日炎炎,雖然過去兩個星期都有著雷雨,但天氣保持翳悶酷熱,只要看見有陽光,都差不多是紫外線偏高的日子。不論是上班上學上課上街還是上山,對皮膚都是不停刺激著,很多朋友都在叫色斑(太陽斑、雀斑及黃竭斑,老人斑…這個好像跟夏天陽光沒怎關係)都跑出來了... -
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小暑(三):鮮桃瘦肉湯
在上兩篇已說過,在小暑時節心臟較脆弱,因為暑熱容易使人心情煩躁,易傷心血,所以在小暑亦不要忘記養心。每年的七、八月份是桃子成熟的季節,今年好像特別豐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