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時不地不食 - 24節氣の大暑(一):伏茶

0

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。上星期已踏入大暑,現時正值中伏前後,是一年最炎熱的時期。在這時期中,中暑、濕疹、尿道感染、尿道結石、情緒不穩等情況容易出現。大暑時令的食物其實也有很多,像銀魚、茄子、豬肉、蒜末、豆角、西瓜、苦瓜、紫菜、蕃茄、粟米、絲瓜、芝麻等,可制作出很多應節氣的簡單易烹調食療食品。今年的大暑好像特別翳熱,紫外線指數更是經常處於甚高水平,因此不如說說一個中國民間傳統在三伏天用來消暑毒的解暑茶 — 伏茶。

食材:
淡竹葉   10克
西洋參   10克
藿香    10克
荷葉    10克
金銀花   10克
車前草   10克
白扁豆   15克
夏枯草   15克
生甘草   5克

淡竹葉味甘、辛、淡,性寒,歸心、胃、小腸經,功能清熱除煩、生津利尿;西洋參味甘、微苦,性寒,歸心、肺、腎經,功能補氣養陰、清火生津,亦有安神益智、提高睡眠、調節血糖的作用;藿香味辛性微溫,歸脾、胃、肺經,功能化濕解暑、止嘔;荷葉味苦、澀,性平,功能清暑利濕、升陽止血;金銀花味甘性寒,歸肺、心、胃經,功能清熱解毒、疏散風熱;車前草味甘性寒,歸肝、腎、肺經,功能利尿通淋,滲濕止瀉,清肝明目,清肺化痰,亦能治療高血壓;夏枯草味苦、辛,性寒,歸肝,膽經,功能清肝火、散鬱結;白扁豆味甘性微溫,歸脾、胃經,功能健脾化濕、消暑 ;生甘草味甘性平,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,功能清熱解毒、祛痰止咳、調和藥性。

伏茶有消暑去濕、清心利尿、驅除邪熱等功效,適用於暑熱;在此方中加上西洋参作提氣及安神之用,尤對於經常有戶外活動、口舌生瘡、小便赤澀、夜眠不良等上火人士有效。 由於使用的藥材及食材相對繁多,有些又不是常用的,建議還是直接在藥材舖“執藥”即可。

做法:
以上的是二人份量,可以用大約四飯碗的大熱的開水直接炮製(焗約15分鍾),亦可以將所有材料先以冷水 浸約五分鐘,再以中火煮製,待開水沸騰後再煮三至五分鐘即可;若想有點甜味的話,可以加適量紅糖。

宜忌:
由於本品多用較寒涼的材料,因此脾胃虛寒者、陰虛者、老人、孕婦都不適宜多喝伏茶;若然真的擔心自己服用過寒,亦可加兩片生薑同煮,以減低其寒性,亦可取其發汗之功。成人每天喝最多兩碗即可,小童減半。伏茶要喝當天燒製的,並且要溫飲,冷藏或隔夜的伏茶不能喝。

下一篇預告:進入大暑後很多人容易出現“苦夏”的症狀 — 胃口下降、身體乏力、體重減輕,下次就為大家介紹一個防苦夏的湯水。

About author

逸食

年少出道做報紙雜誌電視展覽會當文化人,中年半途出家跑進了金融科技世界打滾了十多年;由細到大為了在食飯時間有口飯食充當一家之煮,原打算學些前輩去讀讀法國藍帶Le Cordon Bleu,神推鬼㧬地讀了中醫營養學並獲得國家中醫藥膳製作師資格,然後繼續去發掘那比想象中更大的世界。

No comment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You may also like